在“高强度、高性能”的趋势下,钢铁材料强度比传统钢材提高了30%~50%,使用量可减少10%~15%,其耐久性的增强也显著延长了使用寿命。当前,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“应用渗透率”仍不足,产业链协同成为了破解钢结构建筑发展瓶颈的关键。宝钢建科以“冠达尔”品牌为支点,围绕建筑设计与钢铁材料应用,形成了“轻、快、好、省”的“宝武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体系+”自有新产品矩阵,为高性能钢结构应用推广提供了“宝武工程化经验”。
中钢洛耐新材料研发中心大楼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典范。作为深度融合“场景+材料+工程化”的示范性“工业上楼”项目,中钢洛耐新材料研发中心大楼的建设以Q460C高强钢规?;τ茫ㄕ急瘸?0%)为核心,依托宝武生态圈“自主设计—定尺轧制—智能建造”全链条协同,实现了三大突破:技术上,通过“柱简梁轻”的设计,实现大跨度无柱空间,空间利用率提升14%;成本上,依托工业化制作工序,实现综合造价(含公共装修)与现浇混凝土造价基本持平;效率上,借助“BIM(建筑信息模型)+智能建造”,提高安装精度,工期缩短一半。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夏农评价该项目为“钢结构建筑跨时代的转折点”。该项目证实了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,既能突破“高强度=高造价”的认知误区,又能让钢结构的绿色价值逐步显现、带来显著的综合效益,推进钢结构建筑实现从“工业建筑为主”向“工业与民用建筑并举”的转变。(中国冶金报)
[06-25]
[07-03]
[06-20]
[06-19]
[10-29]
[07-30]
[07-30]
[07-22]
[07-11]
[07-09]